為期三天的“全國燃煤電廠資源綜合利用交流展示會”近日在杭州圓滿謝幕。從11月16日到18日,多位政府領導、企業精英及行業專家齊聚一堂,總結“十一五”期間我國電力行業資源綜合利用的工作成績,聚焦“十二五”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的政策走向,分享典型企業成功經驗,共謀產業發展新格局。
會議由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主辦,主要內容包括“全國資源綜合利用十佳企業”頒獎典禮、主題報告、專題演講、高峰對話、浙能集團項目觀摩、自由觀展等多個環節。16日晚的開幕式還向參會代表奉獻了一場精彩紛呈的文藝演出和激動人心的抽獎活動。
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王建增副會長、工信部節能司黃建忠處長、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王吉位秘書長、浙江省工信廳楊益民副處長等領導出席了會議。來自五大電力集團、浙江能源集團等燃煤發電企業,來自北新建材、金隅集團、海螺水泥等典型建材企業,來自相關技術裝備企業,來自脫硫石膏、粉煤灰綜合利用企業的參會代表以及來自相關領域科研機構和行業協會的權威專家等近兩百余人參加了會議。
“十一五”以來,在政府主管部門和社會各界的積極推動下,我國燃煤電廠資源綜合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脫硫石膏、粉煤灰等副產物利用的規模不斷擴大、利用水平不斷提高,行業整體資源綜合利用率大幅提升,高附加值產業鏈正在逐步形成,同時,以煤矸石為原料的燃煤電廠的裝機容量和裝備水平都有顯著提升。
然而制約燃煤電廠綜合利用的因素依然存在,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組織召開此次會議,旨在進一步推動燃煤電廠固廢資源綜合利用,并尋求將燃煤電廠、資源綜合利用企業和建筑業打造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中國大唐集團、中國國電集團、浙能集團等單位都在會上做了精彩演講,發言圍繞資源綜合利用在新形勢下的困境和機遇,圍繞粉煤灰和脫硫石膏綜合利用的主要途徑、技術研發、市場開拓、裝備工程等中心議題展開,代表們各抒己見,分享經驗,交流感想,共商對策,帶來一場信息風暴。
其中,精英高峰對話環節以其新穎的形式和對話題的深入探討,引起與會代表的極大關注和熱烈反響。高峰對話由《中國經濟導報》朱永旗主編主持中國建材聯合會陶有生副會長、北新集團張乃嶺副總經理、金隅集團張增壽副主任、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潘荔主任、,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王書文副秘書長等參與討論。
對話集中探討了粉煤灰和脫硫石膏綜合利用的利好與瓶頸因素;分析了電廠加入資源綜合利用產業鏈的壓力與動力;把脈了“十二五”期間的政策趨勢與建議,尤其強調了破解資源綜合利用區域不平衡難題的資源稅問題;重點關注了資源綜合利用建材產品如何進入市場的熱門話題,從建材產品是否需要采取市場準入制、企業進入建材市場是否需要設置門檻、政府如何扶持綜合利用建材產品等方面進行了廣泛討論。
燃煤電廠作為發展循環經濟的重點領域,其資源綜合利用工作對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燃煤電廠的不斷壯大,粉煤灰的產生量也在不斷增大。
粉煤灰主要成分為硅酸鹽類礦物,利用途徑包括筑路、回填、生產建筑材料等。其中,生產建筑材料是粉煤灰消納量最大,也最重要、最有價值的利用方式之一,在節約土地資源、天然資源和改善環境方面意義重大。
中國建材規劃院周銀芬主任在會上介紹,經過多年研究,我國粉煤灰在建材行業中的綜合利用技術已經越來越成熟,應用范圍不斷擴大,產品質量大幅提高,利用量也越來越大。目前我國粉煤灰已實現了由“以儲為主”向“以用為主”的轉變。2009年,我國粉煤灰綜合利用量2.8億噸,綜合利用率67%。
但是,喜人的成績背后也存在隱憂,目前我國粉煤灰綜合利用還存在諸多問題,包括區域不平衡,技術水平整體偏低,部分地區優惠政策落實較難,片面追求利用企業的經濟效益,忽視利用為主業帶來的綜合效益等等,今后工作中都需要改進提高。
周銀芬主任建議,粉煤灰綜合利用工作應在以下方面加強調整:根據粉煤灰的性能確定綜合利用方向,根據市場需求確定綜合利用產品和規模,高度重視綜合利用產業的運作模式。
目前我國脫硫石膏資源綜合利用存在種種問題,比如對脫硫石膏資源綜合利用的意義認識不足,對脫硫石膏資源綜合利用的規劃督查不足,對脫硫石膏資源綜合利用的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的積累、研發與推廣不足等。
北京金隅集團張增壽主任認為,脫硫石膏資源綜合利用政策應堅持政策杠桿、企業主體并重原則,堅持清潔利用、規模利用、高效利用并重原則,堅持政策激勵、制度監管并重原則。他同時建議,脫硫石膏資源綜合利用政策應采取如下保障措施:
加強政府部門之間的組織協調,扎實落實國家杠桿性支持政策;加強石膏資源統籌規劃,逐步落實脫硫石膏全部綜合利用和對天然石膏的全部替代;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資機制,推動企業開展資源綜合利用技術改造;加大墻體材料革新、禁止現場拌合砂漿政策實施力度,為采用脫硫石膏加工的建材產品提供更大的市場需求;加強技術創新、集成、示范、推廣,完善具有我國特色的脫硫石膏綜合利用技術質量體系;加強對脫硫石膏綜合利用各相關企業的監督管理,保障產業鏈的健康發展;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全民對脫硫石膏綜合利用的認識。
北新建材張乃嶺副總經理提出,脫硫石膏的綜合利用,“一片繁榮背后隱藏著危機”,目前的石膏板廠也如雨后春筍般迅速增多,但魚龍混雜,急需建立企業準入門檻和產品技術標準,保障產業鏈健康有序發展。
嘉賓還強調,應該通過發揮市場作用,調動產業鏈上的各相關企業自主實施脫硫石膏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建設或技術改造的積極性,使脫硫石膏資源綜合利用成為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社會獲得環境效益的重要措施。
中國建材聯合會陶有生副會長認為,資源綜合利用產品的技術瓶頸已經解決,目前主要面臨的是市場開拓問題。資源綜合利用產品進入市場存在很多障礙,需要政策大力扶持,這其中,首先要將資源綜合利用產品的標準門檻提高。
在煤炭漲價、電廠虧損的情況下,電力企業是否還有能力投入脫硫?事實上,目前很多電力企業的設備都未正常運營。
針對此情況,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潘荔主任解釋,“政策是基礎,企業聯動是保障”,電力企業在執行法規政策方面其實很有決心,但很多時候,企業自身無法決定其投入和運行,好的技術不一定能按設計方案運行。
思維的交流與碰撞激發了參會代表的興趣,更振奮了參與會議的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王建增副會長的情緒。在高峰對話結束時,王建增副會長表示自己情難自禁,他指出,“企業應成為資源綜合利用的實施主體、責任主體和受益主體,承擔起爭取政策的職能。目前,“十二五”資源綜合利用發展規劃的制訂,資源綜合利用優惠目錄的修改,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綠色工業建筑的興起等,都為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發展帶來利好前景。但是,產業發展中也存在不確定因素,降低產品成本,開拓市場是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發展必須面對的挑戰,技術研發則是擴大利用和大宗利用的關鍵因素。”發言得到了代表們的掌聲和共鳴,為高峰對話環節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會議融貫了政策解讀、技術推廣、經驗交流各個方面,集中傳達了“十二五”資源綜合利用產業政策法規走勢的權威聲音,展示了燃煤電廠固廢綜合利用的成熟模式和先進適用技術、裝備,分享了企業資源綜合利用的成功經驗,吸引了社會各界廣泛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