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第四屆亞洲制造業年會在北京召開,金融界網站全程直播。全國人大常委、亞洲制造業協會會長陳佳貴發表了主題演講。陳佳貴就如何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來促進節能減排發表了他的意見。他認為應該努力發展第三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業的協調發展;應該要適當調整輕重工業的結構,以優化工業內部結構來減輕節能減排的壓力;努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特別是裝備制造業。
以下為陳佳貴全部發言實錄:
陳佳貴:張主席,各位來賓大家早上好!首先祝賀亞洲制造業協會年會的召開。最近召開的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制定了收入規劃的建議,在這個建議當中把調整經濟結構作為今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大家都知道,產業結構是經濟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這里我想就如何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來促進節能減排講幾點意見。
一,努力發展第三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業的協調發展。在三個產業中,一產、三產單位產值能耗較低,二產,特別是工業單位產值能耗較高。但是在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一、二、三產業的比重是在不斷變化的。在農業經濟時代,國民生產總值中,農業占的比重是最大的,農業和居民消化的能源很少,所以節能減排的矛盾并不突出,壓力也不大。比如我們現在一些處于工業化前期階段的這些比較落后的國家,他們實際上節能減排的壓力就很小。
速度工業化的進展,生產要素向工業流動,地產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逐步降低。以工業為主的二產比重逐步增加,以至占主體地位。這一階段,工業和城鄉居民消耗能源同時大幅度上升,節能減排矛盾凸現出來。全面實現工業化以后,生產要素迅速向第三產業流動,三產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增加,并逐步取代二產的主體地位。
這一階段隨著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加速升級,城鄉居民消費的水平上升,生產領域特別是工業小高能源逐步降低,節能減排壓力總體上是有所下降的。比如現在的發達國家,就屬于這種情況。
那么我們國家正處在工業化的中后期階段,農業的比重進一步降低,去年只有10%了。其他工業化國家的發展進程說明,在這一階段,第二產業仍然有一定的發展空間,服務業特別是生產型服務業有很的的潛力。目前,我國的第三產業的比重是占40%左右,應該說比起二產來是相對滯后了。所以我們必須要加大力度,發展現代服務業,特別是生產型的服務業。這既是優化產業結構的需要,也是降低節能減排的壓力。
二,調整輕工業結構,在改革開放的初期,我國的工業化程度低,人們日常需要的日用工業品十分短缺。這是我們長期片面強調發展重工業、忽視輕工業這樣的方針造成的。當時,也就是在八十年代初,調整產業結構的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調整輕重工業的結構。經過幾年的努力,輕工業比重從1978年的43%上升到了1985年的47.4%。在之后的10年當中,輕重工業的比重一直保持在50%左右,就是一半對一半,基本上保持了協調發展的態勢。
到了上世紀末,我國的工業結構出現了較為明顯的發展趨勢。在1999年到2008年這10年間,輕工業產值比重由41.9%下降到28.9%,不到30%。重工業由58.1%上升到了71.1%,重工業的比重比改革開放前還要高。輕重工業結構的變化,對我國的能源生產和消費產生了重大影響。2008年前的15年,我國能源消費彈性大體上保持在1:0.5,也就是說GDP增長1%,能源消耗只增長了0.5%,這就夠了。
2008年以后,能源消耗彈性迅速,達到和超過了1:1,也就是現在我們的GDP要增長1%的話,能源消耗也要增長1%,甚至超過1%。那么是不是我們的技術就比過去落后了?顯然不是,什么原因?就是因為經濟結構變化了。我國的工業化已經進入了中后期階段,消費升級和大規?;A設施建設,工業結構出現重化工業的傾向是減排任務加重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是與近些年來我國居民消費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下降也是有很大關系的,而且與我們近些年來把大量的高耗能產品銷售到國外去也有關系。所以我們應該改變這種狀況,要適當調整輕重工業的結構,以優化工業內部結構來減輕節能減排的壓力。
三,努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目前,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比重還比較低,歷史表明,科學的進步、技術的重大突破和創新,不僅會大大發展和提高社會生產力,改變社會的生產方式和人民的生活方式,也必然會引起經濟結構的大改善。這次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主要國家都更寄希望于科技進步,培育戰略性的新興產業,加快經濟結構和產業升級,強占新一輪的競爭優勢。
新興產業不僅技術含量高、產品的附加值高、消耗能源少,對于環境污染少,而且有一些新興產業直接就增加清潔能源供給,有利于節能減排,比如說太陽能、風能、生物制能源等等。所以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的戰略性的新興產業的發展,高度重視科學的重大進步與突破,在這些領域要加大投入、搶占先機,同時要加快成果轉化,快速形成產業和產業鏈。
四,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特別是裝備制造業。我國傳統產業的比重還比較大,他們在節能減排上有很大的比例,比如說在單位產品的能耗上,目前我國電力、鋼鐵、有色、石化、建材、化工、輕工、紡織、機械等制造行業,主要產品里單位能耗平均比國際先進水平高39%。有關資料提供數據表明,我國的主要耗能設備、能源效率與國際比較也有很大的差距。目前,我國燃煤工業平均消耗60%左右,比國際先進水平低15到20個百分點。中低水泵平均設計效率75%,均比國際先進水平低5個百分點。
系統運行效率要低近15到20個百分點,機動車燃油經濟學水平比歐洲要低25%,比日本低20%,比美國整體水平低10%。載重汽車百噸公里耗油平均7.6升,比國外先進水平要高1倍以上。所以用先進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不僅可以提高產品的質量和附加值,降低成本,也對節能減排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